10月14日下午,为了推进涉外科技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法学院在徐汇校区团结三楼301会议室举行“涉外科技法治人才培养推进暨导师交流会”,彭德雷院长、孙晓东副院长,涉外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张晓东主任、肖梦黎副主任,导师代表董溯战、吴亮、任虎、苏今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涉外科技法治人才高质量培养的评价指标、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践体系设置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展开研讨。围绕主题大家开展积极讨论,并形成建设性共识。大家认为,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科技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应注意培养环节的完善,在论文写作中融入涉外因素,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
彭德雷院长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涉外科技法治人才培养是学院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法学是专业基础、科技是专业特色、涉外是专业需求。希望在培养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导师参与,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彭德雷同时强调做好聘请涉外科技领域导师工作,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做好推进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工作,为学生成长和就业搭建平台;做好国际交流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本次会议的举行,对法学院提升涉外科技法治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后续,法学院将逐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不断优化完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涉外科技法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