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法学院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师生见面会、暨涉外科技法治人才班开班仪式。会议在徐汇校区八教101举行。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和法学院班子成员、全体导师、2025级研究生出席本次典礼。会议由法学院副院长孙晓东主持。
研究生院副院长董碧岚对法学院依托理工科学科优势培养了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复合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给予肯定,希望法学院结合自身优势,继续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涉外科技法治等高层次法律人才,积极回应科技与产业变革对法治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惠文在讲话中勉励同学们找准青春坐标系,恣意绽放多彩人生;做好生涯规划书,朝着目标精准发力;扩大发展朋友圈,择善而交携手并行;破解跨界密码本,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他强调,法学作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其作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处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中。面对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挑战,伴随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法律行业生态也必将随之改变,跨界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他鼓励同学们主动适应这一潮流,培养造就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致力于交叉学科的深入研究,全面提升自身素养,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需求。
涉外科技法治教育中心主任张晓东就首届涉外科技法治试验班的学生培养情况作了介绍。她指出,试验班是学院为响应国家与地方对高端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肩负着培养紧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责任重大。目前,学院已系统制定了专项培养方案,科学构建了课程与实践体系,为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学院导师代表肖梦黎结合其在大模型平台治理领域的研究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了学术与成长方面的建议。她鼓励大家积极主动追求进步,避免“延迟成长”,为把握未来机遇始终做好前置准备,并强调持续培养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在研究方面,肖梦黎提出,应树立结果导向思维,注重研究的实质产出与成效。
法学院导师代表任虎对同学们提出3点殷切期望:一是应心怀感恩、担当家庭责任,不负父母养育之恩;二是作为法学院的一员,须铭记学院栽培,以卓越表现回应师长期待;三是要胸怀社会,以专业能力奉献时代,不负社会厚望。
全日制研究生代表赵曼博在发言中表示,将始终专注于学业提升与能力锤炼,积极践行“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努力实现自我成长。非全日制研究生代表徐怡航结合自身从工科转型法律领域的经历,分享了其对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价值的深刻认识,并郑重承诺将恪守立德修身的原则,争做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涉外科技法治试验班学生代表曾建峰作为一名跨专业学生提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致力于搭建跨领域沟通的桥梁,突破单一学科思维局限,以多元专业视角探索实践路径,最终成长为一名具备复合能力与务实精神的法律人才。
在总结讲话中,彭德雷院长首先对加入法学院大家庭的新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法学院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学院已形成梯队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希望同学们能够迅速、高效地融入各导师课题组,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力争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秉持“为了学生才有意义,依靠学生才有力量”的工作理念。他指出,学院正在谋划制定“十五五”规划,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院将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开放发展的理念,推动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他勉励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携手构建师生发展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法学院导师与同学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展开了自由交流。师生双方围绕未来学习规划、研究方向与职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导师们为同学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此次法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师生见面会暨涉外科技法治人才班开班仪式的成功举办,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研究热情、推动涉外法治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