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粟瑜老师国赛中斩获佳绩

作者:摄影:审核:发布时间:2025-08-28动态浏览次数:10


8月19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第五届全国高校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在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


图片

我校法学院

粟瑜副教授主讲的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图片

荣获新文科副高组二等奖

图片









本届大赛自2025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大赛共有32个赛区1308所高校的12.7万名教师参加校赛,3.4万名教师参加省赛,覆盖14个学科门类,设置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7个赛道,最终588门课程的2253位教师(团队)入围全国赛现场赛。经过课堂教学实录、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环节选拔,大赛共评出教师(团队)一等奖8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295项,优秀组织奖21项。上海高校共有19位教师参加此次全国赛,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占1席。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依托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以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抓手,坚持思政引领和数智赋能,持续优化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和专家辅导机制,有效助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贡献华理力量。


【参赛课程简介】

图片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我校作为法学专业必修课于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总计32学时、2学分,课程先后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团队由粟瑜、周登谅、郑依彤、祝宁波四位老师组成。近年来,课程团队立足新文科建设要求,发挥所属高校法学学科“法工交叉”特色,以交叉融合、技术赋能、实践驱动为核心理念,系统讲授我国现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核心制度、主要规定与基本原理,着力培养复合型法律适用能力、数字时代非诉治理能力、中国式劳动法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成为数智时代“重民生、精法律、通技术、善治理”的复合型劳动法治创新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