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法治现代化与法社会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徐汇校区逸夫楼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本次研讨会主要聚焦法治现代化,围绕“法治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展开讨论。数十名来自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及师生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法学院副院长孙晓东及讲师肖梦黎主持。
法学院院长彭德雷在会议初始发表了致辞,他首先对各位出席的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法学院的学科特色进行了介绍,同时认为本次研讨会为我校提供了深入了解前沿学术动态的机会,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与各兄弟高校继续加强在法治现代化和法社会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会议的第一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范进学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何以证成?”这一问题,阐述了相应的理论观点,指出法治现代化的是个永恒的主题。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勇从法治的内涵说起,梳理了法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捷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介绍了古代中国律与礼的融合过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少岭从法治的权威以及法治形成的条件等进行思考,探讨了在古代中国是否有法治这一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梳理了法治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教育法的诉讼实践,概括了教育法学的研究趋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在中国式的语境之下,对法院参与企业刑事合规的路径选择做了类型化的讨论。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肖梦黎从数字化的视角概括了数字权利的类型、构造以及保护的路径。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陈肇新作为与谈人对研讨会提出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在会议的第二阶段,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概括了法治精神的内涵,指出了对法治精神的探寻不仅需要辩证法更需要形式逻辑。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尤俊意对中国式的法治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出了思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吕玉赞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介绍了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历程。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王籍慧通过梳理“社会治理”与“法治”两对概念的关系,介绍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背景、目的以及实践特点等内容。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俞海涛从法治的概念谈起,认为法治的概念应当从“本质上有争议”向“拟制”转型。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张玲玲研究了如何通过宪法和民法典的合作与互动,从而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一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史翰青介绍了通过“枫桥经验”赋能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内涵、逻辑以及模式。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勇作为与谈人对相应的观点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会议闭幕式上,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立民进行了发言和总结。蒋传光教授首先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表示本次研讨会研究和探讨的内容,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具有深远影响,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具有启发意义。王立民教授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理论创新,不断加强学科自主体系建设,并对本次研讨会的发言内容表示了肯定。